本文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考试知识点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乃宿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发作。
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1.寒哮治则: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9克麻黄9克于姜6克细辛3克半夏9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五味子9克杏仁12克白前9克橘皮9克大枣7枚甘草6克随症加减:痰涌喘逆不能卧者,加葶苈子15克,以泻肺涤痰;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加挂枝9克、干姜增至9克,以温通阳气;阳虚明显者,可伍以附子9克、补骨脂12克,以温补肾阳。
2.热哮治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味。
麻黄9克黄芩15克桑白皮15克杏仁12克半夏9克炙款冬12克炙苏子9克白果9克鱼腥草30克大枣7枚甘草6克随症加减:寒邪外束,肺热内盛者,加生石膏30克,以解肌清里;表寒重者,酌配桂枝9克、生姜3片,以解表散寒;痰鸣息涌不能卧者,加葶苈子15克、地龙12克,以泻肺涤痰平喘;内热壅盛,舌苔燥黄者,用大黄6克、芒硝6克,以通腑利肺;痰吐稠黄胶黏者,酌配知母10克、海蛤壳15克。
射干9克,以加大清化之力。
3.肺虚治则: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15克白术12克防风9克桂枝9克白芍12克大枣7枚甘草6克随症加减: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黏,舌质红者,加用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以益气养阴。
4.脾虚治则: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2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陈皮9克半夏9克甘草6克大枣7枚随症加减:脾阳不振,形寒肢冷,便搪者,加桂枝9克、干姜6克,以温脾化饮。
5.肾虚治则:补肾摄纳。
方药:七味都气丸加减。
熟地12克山茱萸9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泽泻12克五味子9克随症加减:阳虚明显者,加附子9克、桂枝9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以温补肾阳;阴虚者,配麦冬12克、当归12克、龟版胶9克,以滋肾填精;肾虚不可以纳气者,加胡桃肉12克、紫石英15克,以温肾摄纳。
针灸疗法:针刺天突、喘息、大椎、膻中等穴,留针10~15分钟,并不时捻转和加大刺激,常可制止发作;痰多者,可加刺丰隆穴。
敷贴法: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麝香0.6克,和匀,夏天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盲、百劳穴,l~2小时去之,每10天敷1次。
割治疗法:取膻中,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切口处拔毒膏药敷贴,割治1~3次。两次间隔时间7天。
食疗法:三仁粥:白果仁IO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共熬成粥,加冰糖适当,早晚各服1次,可化痰平喘。适用于哮喘痰多胸闷者。
1.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成人两性疾病,临床容易见到,发作时应准时治疗,预防窒息发生。
2.对本病应看重预防,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暧,预防外邪诱发。
3.忌烟酒,防止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注意饮食宜忌,以冀降低发作的机会。
肾虚证-哮喘的辩证:
证候: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气不能续,动则更甚,神疲形瘦,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纳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
肺虚证-哮喘的辩证:
证候:喘促气短,语言低微,咳声无力,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呛咳痰少而粘,烦热口干面红,舌质淡红苔薄,或舌红苔剥,脉虚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合补肺汤。
痰喘-哮喘的辩证:
证候:喘咳痰多而粘,咯出不爽,喉中痰鸣,胸中窒闷,或见恶心纳呆,口淡无味,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
热喘-哮喘辩证:
证候:喘促气粗,甚则鼻翼煽动,咳嗽,痰黄粘稠或兼血色,身热心烦,汗出,渴饮喜冷,便秘溲黄,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定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
寒喘-哮喘辩证:
证候: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痰白清稀、或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
热哮-哮喘的辩证:
证候:气粗息涌、喉间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痰黄粘稠,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主方:定喘汤。
寒哮-哮喘的辩证:
证候: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重,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喝喜热饮,天凉或遇寒而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
寒哮的辨证:
寒哮的证候: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重,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喝喜热饮,天凉或遇寒而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寒哮的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寒哮的主方:射干麻黄汤。
寒喘的辨证论治:
寒喘的证候: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痰白清稀、或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寒喘的治法: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寒喘的主方:麻黄汤。
寒哮的辨证要素:
寒哮的证候: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重,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喝喜热饮,天凉或遇寒而发,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寒哮的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寒哮的主方:射干麻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