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霍乱时尚近况
霍乱是由霍乱孤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属“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之1、甲类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有剧烈吐泻、脱水、周围循环衰竭。时尚特点:发病急、传播快、涉及面广、初期病死率高。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始于1961年印度尼西亚的埃尔托生物型O1霍乱孤菌的传播所致的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时尚,到今天已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区域,在一些亚非国家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1991年侵入秘鲁后,引起本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初次大时尚。
1993年在全世界所有区域继续进步;1993年有78个国家报告了霍乱,单就孟加拉而言,每年就有约3万人因霍乱而死亡,全球估计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霍乱。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时尚的病原体均是O1群霍乱孤菌,前六次是由古典型霍乱孤菌所致;第七次大时尚则是由埃尔托型霍乱孤菌引起。
1992年在印度马德拉斯、泰米尔纳德发生了由不被霍乱孤菌O1抗血清凝集的非O1群霍乱引起的典型霍乱样疾病的时尚,这类时尚株是到今天尚未曾记载过的新血清型霍乱孤菌,定名为O139霍乱孤菌。
1993年1月中旬在孟加拉国南部发生了一块类似霍乱的急性水泻爆发;至2月中旬有1万多人患病,500人死亡,经证实这次在孟加拉国的霍乱样大爆发也是由霍乱孤菌非O1型引起的。
1994年4月缅面的仰光报告了一块由O139群霍乱孤菌引起的霍乱爆发,至4月底波及仰光省的每个乡,已有1300多例住入指定医院,至少有8人死亡。非O1群霍乱孤菌引起霍乱样疾病的时尚在世界上是初次,也是霍乱历史上新的进步。因为人群对该菌株缺少免疫力,O139霍乱大概取代O1群霍乱孤菌蔓延至世界各国,特别是亚、非、拉美各国和区域,这类时尚可能标志着第八次霍乱大时尚的开始。WHO需要任何国家查由由O139霍乱孤菌引起的霍乱病例应与O1群霍乱孤菌所至霍乱同样对待,并向WHO作疫情报告。各国卫生部门应引起高度看重。
新中国从打造开始,党和政策就对霍乱的防治给予很大的看重。建国后不久,古典型霍乱即没在国内发生。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时尚于1961年传入国内阳江,传入后在沿海区域引起广泛时尚。国内最早用第IV组霍乱噬菌体辨别法证实其病原为埃尔托型霍乱孤菌。经过大力防治,于1965年得到基本控制。但因为十年动乱中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1973年疫情第三发生,1979—1981年间形成第二个时尚高峰,随后在八十年代疫情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且波及面较广。霍乱孤菌的血清主要为小川型和稻叶型。在国内的优势时尚菌型分布上,1961年传入并引起时尚的为小川1a,1964年后为小川1b,1978年稻叶1d传入后成为优势时尚菌型,但近年一些区域又有变化。霍乱的地理分布常以沿海、沿江的港口、城镇及口岸区域为主,如广东、广西、浙江、云南等;但中国大陆、山区亦有发生。就主要时尚区广东、广西而言,近三十年来,广西区域曾有9年大小不一样的时尚,累计病例数近四千人。广西沿海区域如钦州、北海一带是广西霍乱的主要时尚区域。从广西区域霍乱时尚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广西区域霍乱间歇期不具规律,而广东湛江区域及海南霍乱疫情散发或停息可能是形成这一特征是什么原因之一。研究表明1961—1985年广东西部的湛江区域与广西沿海区域疫情呈正有关,且前者对后者有回归用途。但1987年北海、合浦、防城、钦州四市县发生一次较大时尚,共发病1093例;据剖析当时广东西部未发病而广西沿海已有时尚。经广西区卫生防疫站证实是因为过境越南难民埃尔托霍乱带菌者引起的霍乱时尚,主要时尚菌型为稻叶3b,这是稻叶3b作为优势菌型在国内的初次出现。但董氏则觉得该次大流尚不可以排除是北部湾海域的海生动物作为疫源与菌型变异所致。广东1990霍乱发病数居全国之首;疫还需要主要分布在粤东的汕头区和各县与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7市11县;值得注意的是时尚菌型变为小川1b型,预示时尚趋势可能有新的转折。
2、灌南县1994年埃尔托霍乱案例资料
1994年7月25日初次在长茂乡头图村发现1例埃尔托霍乱患者,之后在全县引起散发及局部爆发。共发病12例,男女之比1.4:
1,职业主如果农民、散童及小学生,临床种类都为中重型,发病率为0.19/万。无阳性带菌者。发病高峰时间为9月上中旬,该旬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58.33%.传播渠道主如果水。长茂乡爆发点共发病4例,发病率为1.15/万,阳性水检出率为62.5%.
(一)与霍乱时尚有关的基本状况
我县地处北纬34°06′,东经119°21′,是淮阴市唯一的沿海县,县内有22个乡(镇),325个村,64万多人口。县内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水土质偏碱(平均Ph8.09),这非常适合于唉尔托孤菌的土长繁殖。
广大农村卫生设施较差,群众有用生粪施肥的习惯,增加了埃尔托孤菌的污染范围。群众吃用沟塘浅井水的比率较大,喝生水的现象较为常见,沿海群众又有生食海商品的习惯,这类都增加了埃乐托孤菌的感染机会。
我县堆沟港、九队,设有3个海洋捕捞公司,有48条机船、16条帆船,有长期出海海员612人,临时海员300人左右,常常出海捕渔,来往于疫点,随时有将霍乱带出带入的危险,县内还有4个乡属渔业社,有大小船只300余条,常常在内河捕渔运输,所有船上卫生设施较差,大多数没专用马桶,在水中大便的现象常见存在,在疫情的传播上起了非常大有哪些用途。
(二)灌南县霍乱时尚史
自1965年埃尔托霍乱传入我县以来,近30年中,除1968—1974年文革期间未搞疫源检索疫情不明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时尚。
1965—1977年的十三年中,疫情呈高度散发,菌种鉴别均为埃尔托型霍乱孤菌非时尚株(抗性株)引起的,1978年因为时尚株(敏锐株)的传入,引起我县范围内的首次时尚,至1981年因为稻叶型1d(复愈株),引起我县范围内的第二次时尚,1986年全县发病60人,检出带菌者5人,成了我县埃尔托霍乱的第三次时尚,时尚强度和时尚的优势菌株和第二次时尚相似。
(三)时尚表现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1、时尚强度
今年全县共发病12例,发病率为0.19/万,未检出阳性带菌者。长茂乡爆发点共发病4例,发病率为1.15/万,阳性水检出率为62.5%.
2、时间分布
今年首发病例7月25日(长茂乡头图村1组),末例是9月14日,持续50天。
7月下旬发病3例,8月发病2例,9月上中旬达最高峰,发病7例,占总病例数的58.33%.
3、区域分布
1994年疫情分布在7个乡9个村,分别占总数的31.82%和2.77%,其区域分布见表3和表1.
疫情的区域分布特征:
(1)患者皆分布在潮河及其分支沿岸;
(2)以散发为主,局部有爆发,患者都是一户一例,无家庭集聚性,以乡计算,发病率超越1/万的只有长茂乡(1.15/万),发病率超越0.5/万也只有2个乡三口乡(0.56/万)和汤沟乡(0.77/万),其余乡均在0.5/万以下。
(四)传染源特点
1、首发病例和重点疫区的调查
长茂乡头图村1组首发患者林小岗为一8岁男士散童,病前一周无外出史,也无类似腹泻患者接触史。因为天气炎热下河洗澡并喝了很多生水而致使感染发病。因为疫点飞速彻底消毒,准时隔离治疗传染源,全乡进行预防服药,疫情未扩散蔓延,无一例续发病例发生。
病原学调查:对长茂乡4例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周围人群连续三个采便培养,结果188人均为阳性。外环境的河塘水浅井水水源份中检出埃尔托孤菌5份,阳性率62.5%.免疫学调查:选择长茂乡已发生埃尔托霍乱的村组及基本条件相似但尚无疫情的村组各采静脉血2ml350份,男女各半,按10岁、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以上7个组每组各50份,离别好血清已送省站测定抗体。
2、传染源种类
患者12例,无阳性带菌者,患者皆为中重型,其中中型4例、重型8例,发病率分别为0.063/万和0.127/万。
3、性别和年龄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患者中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61岁,除0—4,30—49岁外各年龄组都有发病,其中构成比5—、10—、20—、50—、60—分别为50%,16.67%、16.67%、8.33%、8.33%.
患者中男士7例,女人5例,男女之比为1.4:
1.
4、职业分布
12例埃尔托霍乱患者中,农民5例,散童4例、小学生3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67%、33.33%、25%.
5、发现方法
12例患者中有4例是在响水县确诊的,其余例都是从我县各乡卫生院肠道门诊送检中检出的,患者检出率为2.12%.
(五)传播渠道
今年的传播渠道主如果水,长茂乡水样监测结果,8份水样中有5份检出埃尔托霍乱孤菌,阳性率高在62.5%,大家饮用这种污染的水或在这种水中劳动、游泳,就会感染发病。
调查中发现每一个病家里都有少量的苍蝇,因没有进行疫点苍蝇监测,故还不可以确定苍蝇在传播率病上起何用途。
(六)病原体特点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今年我县上报疫情均为细菌学确诊的患者,从患者中离别出菌种12株,以各类水源中离别菌种5株,共17株,鉴别均为埃尔托小川血清型,未作生物学分型。
(七)时尚原因剖析
1、病原体在环境中常见存在:长茂乡水样监测结果,河水、塘水、浅井水中均检出埃尔托霍乱孤菌,阳性率高达62.5%,这就说明在大家生活的外环境中常见存在埃尔托霍乱孤菌。
2、气候原因:今年气候特征是气温高,持续时间长,给埃尔托孤菌繁殖导致了有利的条件。
3、环境卫生条件差、苍蝇密度高。
4、安全用水覆盖率低,卫生常识水平低,设施落后,安全用水仅占总人口的21.35%,农民饮用生水的习惯比较常见,对“病从口入”缺少认识。
5、人群免疫力衰退,防制意识有所降低:我县自1987年以来未发生1例埃尔托霍乱患者及阳性带菌者,大家防制该病的警惕性有所降低,同时有免疫人群免疫力的衰退及易感人群的增加。
(八)所采取的防疫手段
1、打造肠道门诊以利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和隔离:从5月1日起常见在县乡级各医疗单位设立肠道门诊、绝大多数达到了“三专五有”的需要。对“三无一水”(无热无腹痛无脓血的水样便)或缘由不明的腹泻患者一律先采样后服药或边采样边服药。今年我县12例患者中有8例是在我县卫生防疫站确诊的,都是从肠道门诊送检中检出的。今年5—9月份共粪检377份,粪检率为%(登记1008人),达到了省卫生厅规定的15%以上。
2、准时对病家进行隔离消毒以减少续发感染:我县卫生防疫站接到每个疑似霍乱报告后,即组织专业职员对病家进行隔离消毒(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特别注意对患者粪便、呕吐物及所有污染场合的消毒,患者发病前三天内可能污染过的地方和物品也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因为隔离准时,消毒彻底,今年我县无一例续发病例发生。
3、加大“三管一灭”工作是预防、控制和扑灭疫情的强有力手段:这项工作现在都未达到卫生需要,特别是水改、粪管、灭蝇工作差距更大,农村饮用水多没消毒,城镇粪便管理不差,大小便倒入或流入下水道,直接污染了河塘水及水商品,农民家里苍蝇密度高。因此要想尽快减少我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就需要要加快“三管一灭”工作的进展速度。